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 抗原检测试剂盒
注册证号:国械注准20223400361
注册证号:国械注准20223400361
很多人以为血栓只有在突然晕倒、胸痛、呼吸困难的时候才会发生,其实不然,血栓往往是在不知不觉中慢慢形成的,直到病情加重才被发现。

近99%的血栓没有明显征兆
血栓是指血液在血管内不正常地凝结成块,形成血块,阻碍血液流动。根据发生的部位不同,可以分为静脉血栓和动脉血栓两大类。
静脉血栓常见于下肢深静脉,医学上称为“深静脉血栓”;而动脉血栓则多见于心脏冠状动脉或脑部血管,容易引发心肌梗死或脑卒中。
血栓一旦形成,轻则引起局部肿胀疼痛,重则可能导致致命后果。
很多患者在发病前毫无预兆,甚至在体检中也难以发现。等到症状明显时,可能已经发展到了较为严重的阶段 ,往往需要高昂的治疗费用,还有可能留下各类后遗症。
如果能早点注意到身体的异常信号,及时就医,可能只需口服药物进行抗凝治疗,就不至于发展到重大疾病的程度了。
血栓以7种“面孔”出现
血栓是人体健康的严重隐患,美国《健康》杂志网站总结了7个体内有致命血栓的迹象,大家应多加注意。
01. 严重头痛
02. 有新的神经系统症状
03. 严重腹痛
有些脑静脉窦血栓患者,会表现出情绪障碍、不频繁发作的无先兆偏头痛、溃疡性结肠炎、严重腹痛、便血和体重减轻等症状。
04. 腿部肿胀
如果血栓在下肢深静脉中悄悄聚集,会严重阻塞血液流动,导致过多液体在腿部积聚,出现肿胀、发热和不适等表现。
严重时,深静脉中的血栓会破裂,并流向心脏和肺部,造成不可预知的后果。
05. 皮肤上有淤点
当体内存在致命性血栓时,皮肤上可能会出现红色、棕色或紫色瘀点。这种瘀点通常一簇簇出现,看起来像皮疹,但表面光滑,按下时不变色。这是缺血性神经元损伤所致,后来会合并为大血肿。
06. 容易有淤伤
07.呼吸急促
血栓更容易找上哪些人?
01 超重肥胖人群
体重指数(BMI)大于28的人群,血液循环较差,血液黏稠度高,容易形成血栓。
此外,脂肪堆积还会压迫血管,进一步影响血液回流。
02 长期吸烟人群
烟草中的尼古丁和焦油会损伤血管内皮,促进血小板聚集,加速血栓形成。根据研究数据来看,吸烟者发生心脑血管事件的风险大约是非吸烟者的2~4倍。
03 老人、孕产妇
随着年龄增长,血管弹性下降、内皮损伤风险增加,血液黏稠度升高,同时活动减少、代谢减缓等也会促进血栓形成。
怀孕期间,孕妇体内雌激素水平升高,血液处于高凝状态,加上子宫压迫静脉,容易在下肢形成静脉血栓。需要注意的是,不仅怀孕期间,产后6周内仍是高风险期,所以生产完也要多喝水,遵从医嘱适当活动,不能一直卧床休息。
04 服用雌激素或避孕药等人群
长期服用雌激素类药物,如避孕药、激素替代疗法的人群,血液更容易凝固,发生血栓的风险显著增加。因此临床建议这类人群需要定期检查凝血状态,一旦有异常情况,需要及时调整用药方案。
05 慢性炎症疾病患者
例如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自身免疫性疾病,以及一些慢性肝炎、慢性肾炎、慢性肠炎等疾病,会引起长期炎症反应,破坏血管内膜,促进血栓形成。
06 久坐、缺乏运动的人
连续4小时不运动就会增加静脉血栓风险。久坐不动,腿部肌肉收缩减少,下肢血流减慢,增加血栓发生概率。
07 有血栓家族史人群
如果一个人的父母或兄弟姐妹中有人得过血栓,那么这个人也可能存在遗传性血栓倾向,也就是说在相同的健康情况下,要比普通人更容易患上血栓。
08 曾有血栓病史人群
血栓是比较“恶劣”的疾病,喜欢重复“欺负”同一个人。
曾经发生过静脉或动脉血栓的人,复发率高达30%以上,尤其是肺栓塞,大约1/3患者会在10年内再次患上血栓。所以即使第一次得了血栓后进行了正确治疗,也要坚持长期监测和管理。
定期需做哪些检查
○心电图+心脏彩超
用于评估心脏是否存在附壁血栓,尤其是房颤患者,容易在左心耳形成血栓,一般在高危人群出现胸闷、胸痛、呼吸困难等症状时进行检查。
○血液流变学检测
包括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变形能力等指标,能够帮助判断血液是否处于高凝状态,常用于辅助检查高危人群是否有血栓的发病风险。
○凝血功能检测
包括PT、APTT、INR、纤维蛋白原等项目,用于评估血液凝固能力是否异常。
![1390010435-心肌产品宣传广告-216x291mm(含出血)_画板-1[2].jpg 1390010435-心肌产品宣传广告-216x291mm(含出血)_画板-1[2].jpg](/uploadfiles/2025/10/20251031163115145.jpg)
注册证号:国械注准202234003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