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 抗原检测试剂盒
注册证号:国械注准20223400361
注册证号:国械注准20223400361
每一滴献血都预示着一个生命的奇迹。
在日常生活中,献血、输血无处不在,然而献血、输血的过程可没我们想的那么简单,任何一个环节错误都有可能存在风险。
今天是世界献血者日,我们就来浅聊一下献血和输血的那些事。
人为什么要输血
这得从血液的组成和功能说起。
一个成年人的血量大约占体重的7%-8%左右,其中80%的血液一直在全身的血管里循环流动。我们的心脏就像一个抽水泵,把血液从动脉泵出去,携带着各种营养和氧气输送到全身各处后又从静脉吸回心脏,形成血液循环。
剩下的20%则是储存在肝脏、脾、骨骼等“贮血库”里面,人体血循环需要血液补偿时,这部分血液会连续不断地释放,参与血循环。
血液由血细胞和血浆组成,而血细胞又由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组成,每种组分都有自己的职责。
01 红细胞
红细胞是气体搬运工,它在肺部接收氧气,通过血液循环带到人体各个地方,将氧气与各个组织中的二氧化碳交换,又从人体各个地方把二氧化碳带回肺部。
02 白细胞
白细胞是免疫细胞,负责杀灭细菌,病毒的袭击,抵御炎症,参与体内免疫发生过程。
03 血小板
血小板主要在体内发挥的止血功能。
04 血浆
血浆中的蛋白质、无机盐和糖、脂等大量化合物可以维持人体胶体渗透压、酸碱平衡以及提供组织营养,也参与凝血和免疫的作用。
所以,当人们缺少或流失一种或多种血液成分,就会影响血细胞某些功能从而导致我们的生命活动受到影响,这就需要通过输血来解决。
输血是一种专业的临床治疗手段,将健康人的血液采出,输入急需血液的某些患者体内,以达到治疗目的。常见的输血情况有抢救(如急性大出血,当失血超过30%,超过人体承受极限时)、治疗(如重度贫血、新生儿溶血病、凝血因子缺乏等)和预防(术前备血等)。
每个人都能无偿献血吗?
血液是挽救病患伤者生命的重要医疗资源,目前,我国医疗用血的唯一来源就是健康公民的自愿捐献。
那每个人都能无偿献血吗?
答案是否定的,无偿献血需要满足一定条件。首先就是年龄和体重,年龄须在18~55周岁之间,既往曾献过血,年龄可延长至60周岁。男性体重不低于50kg,女性体重不低于45kg。
其次,献血者需要身体健康,无肝炎等传染病病史、无心血管疾病、无贫血等病症,且脉搏、体温也有一定的标准,必须符合标准才能献血。
最后就是献血间隔,感冒、炎症、女性月经前后三天内暂缓献血。献两次全血需间隔6个月,献全血后献血小板间隔3个月,献血小板后献全血间隔1个月,献两次血小板间隔半个月。
献血安全吗?会不会得传染病
在《2021年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统计公报》中显示,我国的千人口献血率为12‰,献血的积极性并不高!
而导致积极性不高的很大一个原因之一则是担心献血后对身体有影响。
其实,这是一个误区。
对于经过筛选符合标准的健康献血者来说,有研究表明,定期献血对身体还有一定好处:如使骨髓保持旺盛的活力,促进机体的新陈代谢;一定程度上降低血脂和胆固醇;可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等。
很多定期献血的人,会自觉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不酗酒、不暴饮暴食,保持体重。
另外则有人担心,献血容易感染乙肝、艾滋病等传染病。
献血分为献全血和成分血,献成分血时需要先把血液抽出来,经过血液分离机分离出所需成分后,再把剩余的血液回输到献血者体内。
这一进一出的,很多人担心不安全。
正规的献血点献血流程严格按照国家规定,为了规避献血时的不安全,献血前需要进行健康检查,且采血所用的针头、血袋等都是一次全新耗材,且经过高压消毒,并不会因为献血而相互感染疾病。
献成分血的过程中,血液始终都是在经过严格灭菌的密封管道套材中循环和分离,血液不与机器直接接触,不会感染病菌。
血液检测,以防用血安全
血液采集送回血液中心后,血液标本将直接送往检验科,由检验科工作人员在实验室内按照国家的标准对其进行严格的检测,检测项目包括ABO血型、RhD血型、谷丙转氨酶(ALT)、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艾滋病病毒(HIV)、梅毒试验等,其中乙肝、丙肝、艾滋、梅毒等传染病项目则需要进行多次检测以确保血液安全。(受目前临床检测技术的限制,血液中病毒检测“窗口期”仍是世界难题,其带来的输血风险只能降低,还无法消除,它的存在是人类所有输血治疗无法规避的风险。)
只有检测全部过关后,这份血液才会被贴上“合格”的标签。在输血前,医院还需对献血者和患者的血液进行检测,比如血型,抗体筛查,交叉配血等试验,确保血液相合才能给予输注。
从献血到输血,每一环节的安全保障都至关重要。艾康生物血液筛查多平台诊断系列,为临床用血评估提供重要的依据,为血液安全管理赋能。
注册证号:国械注准20223400361